「景物寬度 The Width of Scenes and Things」
二十世紀九○年代開始,越來越多藝術家通過轉譯、再現、再次展出,和利用別人作品來進行創作,不論是流行符號的批量複製,或是預製模件的工廠出產,甚至是一片杳無人煙的自然地景都成為作品。「自體成形」的現成觀念在藝術的實踐中拓展,傳統上生產與消費、創造與複製、「現成物」和原創之間的區別被廢除,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植入到別人的作品中,創作不再只是將原始材料轉化成特殊的形態,而是加工那些已經存在的「被造物」,這樣創作概念遍植在我們的文化風景中。
風景的概念總是不斷的變化,對藝術史而言,「風景」(Landscape)一詞要到十五世紀才有相關的字眼出現,最早出現於荷蘭語,以土地(land)作為字根來指稱「一塊土地」,意味著一種活動產生的地方。因此風景構成與物質相關,關係著如何看待思考這個世界,特別是藝術家的風景,「人」本於塵土、立於塵土、也歸於塵,「此在」(Dasein)的風景顯明了土地變成風景的過程。
英文諺語「順其自然」:Go with the flow,字面意義即隨「流」而「行」。「藝術」這個概念,就好比一條河流,由許多不同的支流所組成:繪畫、雕塑、戲劇、建築、影像…,每條支流都有它各自的歷史,和自身遙遠的過去相連,江河滾滾湧流,後來逐漸分離、獨立,如今又重聚一體,作爲一種「活動的對象」(objects of action)而存在,或者說藝術品就是我們實施某種活動的對象,當我們觀賞作品時,作品會誘發觀眾進行視覺活動,藝術品的「形」(form)即是我們「行某事」的「事」。當藝術品作為活動的對象,這些活動對於藝術作品而言又都成爲工具,藝術家所執行的各種特殊活動,就是所謂的「世界的投射」(world-projections),它如何實現使得藝術品得以存在,當我們被引入它的世界中,就不再只是單純面對物件,我們在時間和空間中也成了風景。
**
展出藝術家 ▎邱杰森、Margot GUILLEMOT、莊哲瑋、張浩強、楊美靜、張恆豐、段凱川、陳錦章、葉史昭、錢畇竹、林宏信。
展 期 ▎2024. 11. 02 – 11. 30
茶 會 ▎2024. 11. 02 / 15:00
地 點 ▎亞米藝術 YAMI ART SPACE
地 址 ▎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3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