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【藝文展覽】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【次視角:2025 國際袖珍雕塑展】

  • 袖珍雕塑作為一種微型化空間的立體作品,原先是藝術家形塑正式作品時進行模擬用的縮小版作品,如同模型、草圖般直接投射了原初的作品構想及創意思考。然而,袖珍雕塑本身以其具體親和力的尺寸,迷你微形化的空間,更能讓觀者細察造形、材質與形態的意義。在這樣的空間之中,創作者也可準確的呈現此種小尺寸的獨特性,顯現它自身的意義與內容,而非僅只是大尺寸作品的縮小模型。在小尺寸中,可以跨越大雕刻結構的支撐困擾,大大發揮了袖珍雕塑的可能優勢。

    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學系舉辦之「國際袖珍雕塑展」,過往競賽徵件皆不設主題,開放藝術家自由創作。如今邁入第 16 屆,為扣合當代藝術之主題策展趨勢,並為獎項注入新的可能,首次推出主題徵件,展覽主題透過公開徵選,由學生提供創意,評審後以「次視角 Tilted Gaze」作為展覽主題。邀請參賽者以袖珍雕塑創作對此主題進行回應。

    展覽主題「次視角 Tilted Gaze」,不只意味著從側邊、低處,或某個奇特位置創造的視野,更關於一種被迫放下慣常觀看姿態的狀態。面對微小事物,我們不只概括地「看」,更必須靠近──彎下身、調整距離、屏息凝視,才能真正以視線捕捉它開展出的世界。在此之中,我們不再是俯視一切的主體,而變成尋找、發現,甚至有些狼狽的觀眾。這不只是視角的轉變,更是一種觀看權力的轉移。2025 年的國際袖珍雕塑展以「次視角」(Tilted Gaze)為主題,試圖從微小、靜默、邊緣的事物之中,延伸出對於觀看的姿態、視角及權力關係的探索。

    除了展覽之外,開幕當天也將同步舉辦一場「亞洲當代雕塑論壇」,集結了來自日本、泰國、韓國、印尼、新加坡及台灣藝術家,齊聚一堂,包含一場專題演講及六場藝術家講座,針對當代雕塑創作的多元面向進行發表。

    .

    展期:2025年10月29日(星期三)至11月8日(星期六)
    地點: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教學研究大樓1F國際展覽廳、B1大漢藝廊、B2-1大觀藝廊、B2-2真善美藝廊(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)
    指導單位:國立臺灣藝術大學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
    主辦單位: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學系
    贊助單位:財團法人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、財團法人新北市三二文教基金會、財團法人創藝文化基金會、樂業興業有限公司
    協辦單位: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學系系學會

    .

    「2025 亞洲當代雕塑論壇」 (2025 Asian Contemporary Sculpture Forum)
    日期:2025 年 10 月 29 日(展覽開幕當日全天)
    地點: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館 1 樓大視聽教室(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 號)
    邀請講者:
    韓國 李樹泓LEE Soo Hong(弘益大學教授)
    日本 芝山昌也SHIBAYAMA Masaya(金澤美術工藝大學教授)
    印尼 Anusapati(國立日惹印尼藝術大學客座講師)
    泰國 Prasert YODKAEW(泰國藝術大學助理教授)
    臺灣 康雅筑(藝術家)、段存真(東海大學助理教授)

瀏覽數:

最後更新日期

2025-11-04